认识“可持续发展”与SDGs
新的理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能有些拗口,其实很好理解:首先我们要发展,其次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发展,我们不能害得我们的后代没办法发展。 什么叫害后代没办法发展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樵夫以砍柴为生,如果他为了多卖柴多赚钱养儿子,把整座山的树都砍完了,结果他儿子将来长大了想继续砍柴卖钱发现无柴可砍,那儿子要怎么办?樵夫当年看似多砍柴多赚钱是为了儿子成长的好一点,但他迫不及待砍完整座山,是在为儿子好,还是在害儿子? 同样的,如果我们为了追求高速发展把资源都用完、把地球都破坏完了,传到儿子孙子手里的是一个乌烟瘴气要啥啥没有的世界,那儿子孙子要那什么来发展? 答案很简单。为了后代可以继续发展,我们当代人做事必须有节制。比如上面这个樵夫的例子,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樵夫,他砍柴的速度就不会超过树木生长的速度,那么他就永远有柴可砍,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就永远可以靠山吃山。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在古代农业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社会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快得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让聪明的人类开始反思:人类是不是正在成为想砍完一座山的愚蠢樵夫?坐吃山空的悲剧有没有办法避免? 理论回顾: 1980年,“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逐渐成为共识,联合国向全球呼吁研究新的发展模式。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中首次提及“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3年,联合国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要考虑子孙后代。这一观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战略。 2002年,192个国家参加了在南非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标志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015 年联合国193 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布2030 议程,并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 议程规定,在落实时必须考虑具体国家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水平,并尊重该国的发展战略和优先项目。会后各国正陆续将议程与国家战略和计划整合落实。 人类找到的答案就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又不要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这一发展模式强调资源利用在时间轴上的代内代际公平和可持续性。狭义指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协调关系,广义上强调人类社会健康长远的发展。…